很早很早以前,有个兴林国,年号妙庄,皇帝婆伽,大家都叫他妙庄王。
妙庄王有三个女儿:大公主妙书、二公主妙音、三公主妙善。两个姐姐穿红着绿,吃喝玩乐,一天到晚嘻嘻哈哈;妙善却跟她们不一样,一天到晚只知道看书。
妙庄王年纪一天天大起来了,看着自己没有儿子,将来这王位传给谁呢?跟大臣们一商量,还是招驸马吧,于是就召三个女儿上殿。
大公主说:“女儿要招个文才,满腹经纶,将来一定可以辅佐父王治理天下。”
二公主说:“女儿要招个武才,南征北战,安邦定国,做父王的臂膀。”
妙庄王点点头,满心欢喜,觉得两个女儿很孝顺,很贴心。他再问三女儿妙善:“儿呀,你要招一个什么样的人做驸马?”妙善摇摇头说:“女儿甘愿侍奉父王一世,终身不嫁。”
妙庄王的脸上顿时堆起乌云,斩钉截铁地说:“不行!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,这是天经地义的事,怎可违背。你说吧,到底要嫁给什么样的人?”
“我要找一个能够医天医地医人,使得普天之下都得到快乐的名医。如果父王能找到这么一个人,女儿愿嫁。”
哎哟哟,这不是狮子大开口吗?世上哪里有这么一个万能的神医呀?妙庄王越想越恼。要知道,三个女儿中间数妙善最聪明,最贤惠,妙庄王有心要把王位传给她的。如今被她这么一搅,全搞乱了。妙庄王一拍桌子,命令手下把妙善关进后花园,脱下身上的锦绣罗衣,让她去尝尝受冻挨饿的滋味。
谁知道妙善就是一个倔脾气,到了后花园,还是每天读她的书,穿的是粗布衣裳,吃的是冷饭剩菜,有一餐没一餐的,她也不计较,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。王后、大公主、二公主,以及宫里的妃子宫娥,轮流去劝她回心转意,她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。
一天夜时在,她索性逃出后花园,到汝州龙树县的白雀寺出家做尼姑去了。
妙庄王得到消息,暗暗派人给白雀寺的当家和尚下了一道密旨,命令他们务必将妙善劝得回心转意。如果不成,就要兵炎烧寺,让白雀寺五百僧尼统统上西天。
方丈去劝妙善,没有用处,只好让她到厨房里去做粗活,挑水砍柴,让她知道出家人也不是好当的。
谁知道妙善还是毫无怨言,捋起袖子就干起活来。山里的动物都喜欢她,百兽驮来了柴火,千禽送来菜蔬,弄得白雀寺里的大小僧尼都惊讶不已,只好去向妙庄王报告。
妙庄王勃然大怒,立即派了一支兵马,包围了白雀寺,放一把大火,要把妙善和五百个僧尼一起烧死。偏偏这时下了一场倾盆大雨,夹头夹脑泼下来,把大火熄灭了。他们只好把妙善绳捆索绑,押赴京城。半路上,来了一只老虎。大家丢下妙善,各自逃命。
妙善就这么死里逃生,一路乞讨,后来终于在一座荒山上住了下来,搭了个茅棚,和鸟兽做伴,一边还是念经修行。这座山就叫香山。
再说那妙庄王,为了三女儿妙善的事,整天发火,样样事情不遂心,久而久之,竟得了一种怪病,全身上下,生了许许多多的疮疖,又痒又痛。到处求医,都无法医治,到后来,疮疖溃烂,浑身流脓,皮肉生虫,臭气冲天。这时候,来了一个老人,给妙庄王开了一张药方,说是要寻一个心平气和,不会发怒的事,用他的手和眼入药,就可以治愈这怪病了。这个人在哪里呢?老人说:“你派人到香山去寻寻看吧。”
如到如今,也没有别的办法了。妙庄王派出一个钦差大臣,到香山去了。到了山上,果然看见一个心平气和的女王,身穿白衣,坐在那里静静地看书,钦差大臣把妙庄王生病的事前前后后这么一讲,那女王早泪流满面。要知道她就是三公主妙善呀!只因相隔多年,钦差已经认不出她了。
妙善想:父亲生病,做女儿的理应相救。倘若能治愈他的病,我献也双眼又手也是应该。想到这里,她不动声色地对钦差说:“你需要的东西,尽管拿吧。”
于是,钦差剜下她的双眼,割去她的双手,拿回去做药引,给妙庄王服下。妙庄王的病果然痊愈了。
妙善舍身救父的事感动了上天,她在她的身上忽然长出了无数的手来,每只手心里都有一只眼睛。据说这就是千手千眼观音的来历。
再说那妙庄王,痊愈以后就上香山去道谢,到那里一看,才知道原来是自己的三女儿。他非常感到,从此也开始修行起来。不知道过了多少年,妙庄王也修炼成功了。西天佛祖要召见他,给他在菩萨队里排个座次。妙庄王到了西天,忽然心里钻出个念头来:想起王宫里的金库大门年久失修,恐怕应该修一修了。 这个念头虽然只是一闪而过,西天佛祖却已经发觉了,就对他说:“你既然如此贪财,还是到普陀山的凉亭路边找一个安身之处,讨取香客们的施舍吧。”
从此以后,普陀山一带就有了一种小佛龛,里面供一个“讨饭菩萨”,据说就是当年的妙庄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