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从前有一位道士,名叫张果,隐居在恒州中条山修道,修成了长生不老之术。他到底有多大年纪,谁也说不清楚。当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说,他很小的时候就见过张果,那时张果就有几百岁了。张果自己说,生于尧丙子年间,可是看他的相貌,只像六十多岁的人。他经常往来于汾晋之间,时常骑着一头白色毛骡,据说一天就可以行数万里。休息的时候,他既不给毛骡草吃,也不给毛骡水喝,而是像变戏法一样,用手往毛骡背上一拍,毛骡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,慢慢瘪了下来,变成了一张纸那么厚的平展展的东西。他把这张纸一样的东西折叠起来,放在自己的行李箱中,等到第二天要出发上路了,他才把这张“纸”取出来,舀上一碗水,喝进口里,然后卟卟地往那张“纸”上喷,喷过水之后,那张“纸”就慢慢地膨胀起来,越胀越大,又变成了一头白毛骡。
张果的这些事迹,在民间越传越广,一直传到了皇帝那儿。唐太宗和唐高宗都想见一见这个奇人,几次派人去请他进宫,都被他拒绝了;后来,武则天又派人去中条山召他,逼着他出山,不得已他才跟着使臣上了路。可是,当走到妒女庙前时,他又假装死去,直挺挺地倒在了路旁。那时正值三夏暑天,天气非常炎热。不一会儿,便见他的尸体腐烂了,而且生了很多蛆,变得臭熏熏的。来召他的使者,只得掩着鼻子赶紧离开,策马回宫,向则天皇后如此这般地作了回报。武则天便真的相信他死了,从此没有再提召张果进宫的事。可是,过了不久,又有人在恒州山中见到了他。至开元二十三年,唐明皇听说张果没有死,便命近臣徐峤携带着玺书去请他,才把他请进了京师,住进了集贤院。
第二天,请他进官去见皇帝他便跟着进了宫;可是,当唐明皇问他是如何得道成仙的?他却闭口不答。不管怎么问,他只是微微一笑罢了。唐明皇听人说过:张果善于息气养虚,可以连着好几天不吃饭,但是非常喜好喝酒,每天都要喝好几回。明皇心想,我不如投其所好,请他饮酒,酒间再问神仙之事。于是,就命臣仆摆上酒宴,请张果饮酒。
张果见皇帝摆上酒席,微微一笑道:“小臣虽然爱喝酒,但酒量太小了,最多也喝不过二升。我有一个弟子,酒量比我大得多,可以喝上一斗酒,可否让我的弟子来替我喝呢?”
自从请张果进宫后,明皇就没听张果说过一句话,觉得要神仙开口,比要他这个天子开金口还难。如今听张果开口说了话,又听说他还带来一个弟子,更想见一见。心想,也许能从他弟子的口中说出张果的一些事迹和得道成仙的秘决来。于是龙颜大悦,连声说道:“可以,可以。快请上仙的弟子来同饮一杯。”
明皇的话音一落,只见立即从殿檐上飞下一个小道士来,眉清目秀,面色红润,嫩皮细肉,举止文雅,看上去最多不过十五六岁。他一跳下来便对皇上稽首参拜,明皇命赐坐。小道童却很有礼貌地说: “弟子当侍立。”明皇更加高兴,便命仆臣赶紧斟上酒来。小道童并不拒绝,端起海碗,一仰脖,咕咚一声,一大碗酒便下了肚。连连喝了数碗,约莫喝到了一小斗酒,才推辞道:“万岁不可再赐,喝过了度就不好了。我不过想引万岁一笑罢了。”
明皇见这个小道童十分可爱,一心想让他喝个酩酊大醉,予是就让仆臣逼着灌他,灌了一碗又一碗,不一会儿就把小道童灌得东倒西歪的。这时,只见小道童鼓着腮帮 “呼”地一声一呼气,那香喷喷的酒,便咕嘟咕嘟地从他的头顶上,像泉水一般地喷了出来,一下子把他头上戴的道巾冲了下来,落到地上。一眨眼功夫,小道童的道巾变成了金榼。明皇和满朝文武嫔妃都非常惊喜,忍不住地哄堂大笑了起来。再一看,小道士不见了,但金榼还在地上。上前仔细辨认,才认出原来是集贤院里的金榼。这种金榼最多只能盛一斗酒。众人这时才恍然大悟,知道方才的一幕闹剧,是张果老施的仙术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