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末,在明州(今浙江宁波)里巷中,常有一位王道人,卖药沽酒。据说,药的疗效极好,酒么,则易醉人,当地人都称为“王仙人药酒”。要说这药酒的来历,先从这位王道人的来历说起。
原来王道人名叫可交,住在苏州府华亭县(今属上海市),吴凇江南岸的赵屯村,以种田打渔为生。三十余岁时,一天早晨,摇着渔舟入吴淞江,舟行几里,忽然见到有一艘彩画的花舫,在中流漂浮。上有七个道士,都很年轻,戴着玉冠,披着霞帔,服装颜色各有不同,随从有十多个小童,四个黄衣船工驾着画舫。道士中一人忽然呼可交的名字,王可交正惊异对方怎么知道自己的姓名,不知不觉,渔舟已靠上画舫。一个道士让小童将可交引上舫来。只见七个道士面前,各有青玉盘子、酒器、点心,莹彻透亮,发出悦目的光泽,全是可交从来没见过并叫不出名称的。又有十多个歌女,演奏着曲子。可交站在筵席下首,向七人行礼。七人一起端详着可交,一人叹息说:“好骨相,有做神仙的份儿,可惜呀,在凡间操劳,将骨相炙破了。”另一个道士说:“给他喝酒。”侍者应命拿壶往杯中倒酒,酒却倒不出。道士说:“这酒极有灵性,本意是让他喝下酒去,可以换左俗骨。现在酒倒不出,也是他命中注定。”又一个道士说,“给他吃栗子。”可交看侍者递上的栗子,发出青赤色的光,样子像枣,长约二寸,咬一口,里边有核,似乎不是人间的栗子,又脆又甜,品味了很久才将它们吃完。一个道士说:“王可交已见过了,可以让他走厂。”命一位穿黄衣的送他上岸。但一找傍靠在舫边的渔舟却不见了。黄衣人说:“不用渔舟,只要合上眼睛,自然可以到要去的地方。”可交闭上眼,耳边只听到风水激荡林木飒飒之声。听到黄衣人说,开眼,已到了。”睁开眼,不见了黄衣人,却只见重迭的山峦和参天的松柏,自己坐在路中石上。
隔了一会儿,有十来个樵夫和僧人经过面前,询问可交是谁,从哪卫来。可交将经历的事说了一遍。又问:“哪天离家的?”可交说:“今天早晨离家的。”又问:“你知道今天的日期吗?”可交说:“三日三日呀。”樵夫僧人都吃了一惊,说:“今天是九月九日,离三月三日整整半年。”可交又问这是什么地方。僧人说:“这里是天台山瀑布寺前。”又问:“这儿到华亭有多远?”僧人说:“水路陆路加起采,有千余里。”可交自己也觉得十分惊讶。僧人邀他入寺,摆上素食。
可交说不想闻到食物气味,只想喝水。僧人再次询问他经历的事,都觉十分惊异,当成异闻报告了县令,又逐级上报。台州的廉访使王沨,素来好道,知道这一消息,肯定王可交遇到神仙了,于是将他找来。止他穿上道士服装,派人往苏州核实消息。使者到了苏州一打听,说是真的在三月三日这一天,王可交乘渔舟入江不归,亲属只寻到渔舟,都以为他掉进江水淹死了。妻子儿女只好痛哭一阵,做个草人,让法师给可交招魂,然后落葬了。
以后可交回到家乡,谈起这回经历,仍然头头是道,脉络清楚,和乡亲们—起到江边,指点遇到花舫的处所,模样还是没变。可交吃了栗子之后,已绝谷,办起事来,似乎有神灵相助,所以也不再耕田打渔了,只携带妻子小孩进入四明山隐居。二十多年后,才出山在明州卖药沽酒,得了钱,尽施给穷人。别人奇怪他药酒的神效,他常自称:“这药,是壶公传授的,酒是余杭阿母嫡传的。”这两位,可 都是有名的神仙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