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[志怪传奇]程邈已下
|
|
秦狱吏程邈擅长大篆,获罪秦始皇,被囚禁在云阳狱中。他在狱中精心研究文字,对当时的大篆的字体进行改造,或增或减,删去繁琐重复的笔划。秦始皇知道这件事情后,对他的态度改变了,重新起用他,任他为御史。因为这种书体,是一个罪犯在狱中研究出来的,于是称它为“隶书”。扶风曹喜,后汉人,不知道他任过什么官职,擅长篆书,跟李斯的书体稍有不同,曾风行一时,被人效仿。陈留蔡邕,后汉人,官任左中郎将,擅长篆书,承继的是曹喜的书体。蔡邕书写的真定直文碑文,流传后世,研究篆书的人都研究、临摹它。杜陵陈遵,后汉人,不知道任过什么官职 |
[志怪传奇]赵延寿
|
|
辽国丞相赵延寿,是赵德均的儿子,在后唐时曾任过枢密使。后唐清泰末年,在太原失陷时被俘虏。大辽国太宗耶律德光任他为丞相,总管国内大事。晋少主失掉政权,是赵延寿帮助了戎王为乱,数年之间,占据了中原。实际是赵延寿助他一臂之力。赵延寿是将门之子,自幼习武,征战之余,常读文章,也很有雅兴,他曾在辽国相府之中写过一首诗: |
[志怪传奇]罗昭威
|
|
梁邺王罗昭威,武人世家出身,有胆识,喜欢文学。他喜欢结交读书人,在他的住所旁建立学舍,招请四方游学之士住在这里,以厚礼相待。每天公事之余,便和这些四方来的读书人讲经论道。他收集了一万多卷书,在学舍旁又建置了书楼,让这些读书人随意阅览。他自己也孜孜不倦地阅读,在诸王之中,他的文章最好。他命他的幕客们作四方书檄,稍有不满意的,他便撕碎抛弃,他自己展纸起草,挥笔成文。他的文章,没有词藻华丽之风,幕客多数不如他,他偏爱七言诗,每当歌酒宴会,池亭游览时,都要吟诗,题写在墙壁上。江南有个叫罗隐的人,他在两浙钱镠府 |
[志怪传奇]高骈
|
|
唐朝的高骈,幼年时就喜欢写诗,词藻奇丽,感情饱满,才华横溢。在李氏王朝(唐朝)后期,要说武臣当中文章好的,高骈是第一个。他的诗集因为战乱,大部分都散佚了。留下来的,直到现在还在流传。他的一首感怀诗写道: |
[志怪传奇]王智兴
|
|
唐朝侍中(御史)王智兴,初为徐州节度使,文韬武略,很负盛名,在幕府初建时,他招纳了很多知名人士。一天,幕府中的从事们在使院中宴饮,和宾朋们赋诗。一会儿,王智兴知道了,王智兴便和护军一起来到宴会上。从事们见他来了,便撤去了笔墨,又摆上了酒菜迎接。呆了一会儿他才问道:“方才听说判官(副手)和你们作诗,怎么看我来了就停止了?”马上又叫人取来了笔砚,把一些彩笺放在桌上。众宾客正在疑惑,他和大家一起举杯喝酒,并说;“我本来是想看你们作诗的,并不是来为了喝酒。”小吏也把彩笺放到他面前,从事都让他作一首诗,王智兴说 |
[志怪传奇]高崇文
|
|
唐朝宰相高崇文,是蓟门的一员勇敢的将军,因讨伐刘辟有功,授他西川节度使,一天,府中的从事们在一起赏雪吟诗,高崇文突然来到席间,笑着说:“你们在这里娱乐,也不告诉我,我虽是一介武夫,也有一首咏雪诗。”他口中念道: |
[志怪传奇]李密
|
|
隋时,李密是蒲山公李宽的儿子。初时授他亲卫大都督,他不喜欢这个官职,便称病回家,大业九年时,他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,兵败之后,他逃入关内,流亡到平原,叛军将领郝孝德没有接待他。他经常挨饿,以至于削树皮充饥。到了睢阳,住在乡村,改名换姓叫刘知远。曾当了几个月的教书先生,很不得志。他曾写了一首五言诗: |
[志怪传奇]贺若弼
|
|
隋时,贺若弼,字辅伯,少有大志,勇猛矫健,能骑善射,涉猎群书,能做文章,很有名声,隋文帝杨坚接受禅让时,他内心就有平定江南的大志。隋文帝寻求可以信任的人。高颖推荐贺若弼文武双全,他任了总管。皇帝把灭陈之事委任给他,他欣然接受。他和寿州总管源雄同时镇守边境。他曾有一首诗写道: |
[志怪传奇]高昂
|
|
高昂,北齐人,字敖曹,胆量大,身材魁伟,不同一般人。他父亲高次同,希望他成才,寻求严师对他进行教育。可高昂却不遵从老师的教导,不受约束,专好骑射。他常说:“好男儿志在天下,富贵要由自己去争取,怎能只知读书,作一个书呆子?”他的父亲根据他的性格作为的特点,给他起名高昂,字敖曹,用以互补。东魏末年的时候,齐国神武起义,高昂积极参加,成就了自己的大业,任侍中司徒,又兼任西南道大都督。高昂非常喜欢诗,而且很有兴致写诗,受到人们的称赞。他常和军队一起行动,他曾和相州刺史孙腾合作《行路难》一诗: |
[志怪传奇]曹景宗
|
|
前梁武帝萧衍时,曹景宗屡立战功。天监初年升为右卫将军,后来又大破魏军,名声大振。武帝在华光殿设宴庆贺,席间联句助兴。左仆射沈约和无赋韵,曹景宗没有联上,心里不太服气,他又请求作诗。武帝说,你的技能很多啊,人的学识才华,不是一首诗能表现出来的。景宗已经喝醉了,再三要求作诗。武帝让他用竞病两字为韵。景宗拿起笔来写道: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