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斜封官
|
|
唐中宗景龙年间,韦后及太平、安乐、长宁等公主,仗势用权,收受贿赂,于侧门降墨敕付中书授官,得官者二百多人,人们称这种官为斜封官。一些屠夫贩卒爬上了高位。睿宗李旦继承了皇位后,尚书宋璟、御史大夫毕构,上奏书,停止了斜封官。宋璟、毕构被罢出官后,见鬼人(宫中专司驱鬼、祈祷、占卜之术的人)彭卿受一些斜封官的贿赂向皇帝上奏说:“我见到了死去的孝和皇帝(孝和皇帝是中宗死后的谥号)他发怒了,他说:‘我给人封的官,你们为什么都给罢了?’”于是那些斜封官又官复原职。武后则天篡权的时候,全国各地需要人,一些落榜的秀才和 |
糊名
|
|
武则天因为吏部选官不实,问题很多。于是,下令在送选的案卷上自己把名字糊上。由吏部主官无记名而定职任,或任用或淘汰。考查糊名之始,始于武则天。又,武则天设立了许多铁制的检举箱,供人秘密检举官吏。有人投状,并没有告谁,而写了一些嘲弄的话。于是,武则天又专设了专管的官员,由他们先看密告信的内容,然后才准许投入。设官主管密告箱,亦始于武则天。 |
郑愔 崔湜
|
|
唐朝郑愔做吏部侍郎,主管选任职官的事。贪污受贿。一次选官时,待选的人在靴子带上拴了一百个大钱。郑愔问这是为什么?那个人说,如今选官,没钱不行。郑愔默默不语。当时,崔湜也做吏部侍郎,主管任官。被选的官员中,有一人绕出官员的队伍独行。崔湜问他为什么?他说:“我能背着米从障碍物上跳过去。”崔湜说:“你这样体壮,应该到兵部去做武官。”那个人说:“崔侍郎选官,听说有力气就行。” |
张文成
|
|
唐张文成说,乾封(高宗年号)以前每年选任官员超不过几千人,垂拱(武周则天年号)以后,每年常常达到五万人。人口没有增多,可待选的官员却增加起来,为什么呢?这是有原因的。试论一下,比如明经进士们,三省六部文武衙门,勋戚散官以及其余衙门的官员,真正有真才实学的,胜任所司职任的,十个中不过一两个。选任官职的过程中,不是冒名顶替,就是权贵嘱托。手不能提笔的,可以到东司任职,目不视丁的,又可以到南馆去做官。正员没有位置,就充任一些所谓权、补、试、摄、检校之类的临时官职。权钱交易,贪污受贿,一片糊涂。流外官送的钱多 |
李至远
|
|
如意(则天年号)元年,天官郎中李至远署理侍郎职务。当时有待选(等待任命为待选)的人姓刁,还有一位王元忠落选。但他们跟令使(流外官)是好朋友,重新填报,改了姓氏笔划。刁改成丁,王改成士。打算在批示任官之后,添上笔划再改过来。李至远一看就明白是作弊。便说:“今年待选官员超过万人,我都记得,哪有姓丁和姓士这两个人,这不是刁某和王某吗?”吏部的官员们都认为李至远神明。 |
邓渴
|
|
弦道(高宗年号)元年十二月,吏部侍郎魏克己把选任和落选的官员名单列出长榜贴出来,通衢大路一片喧哗。由此被人指摘,贬为太子中允。由中书舍人邓玄挺来接替他出任吏部侍郎。邓玄挺视力很差,又患有消渴疾(糖尿病)。因之,被待选的官员们称为“邓渴。” |
薛季昶
|
|
长安(则天年号)三年,武则天让雍州长史薛季昶挑选可以担任御史的人选。薛季昶请教同僚录事参军卢齐卿。卢齐卿推荐长安县尉卢怀慎、李体光;万年县尉李义、崔湜;咸阳县丞倪若冰;周至县尉田崇壁;新丰县尉崔日用。这些人后来都担任了很高的职务。 |
郑杲
|
|
圣历二年,吏部侍郎郑杲选任韩思复担任太常博士,元稀声为京兆士曹。对人说:“我今年主管选官的事,得到韩思复、元稀声这两位,吏部没有辜负朝廷的信任。” |
狄仁杰
|
|
圣历(则天年号)初年,狄仁杰做纳言(武周时相当宰相),以任用人才为己任。他举荐的桓彦范、敬晖、崔玄暐、张柬之、袁恕己等人,后来都有很高的功勋。他举荐的姚元崇等数十人,好多人封公拜相。圣历中期,武则天让宰相们各举荐一位尚书郎,唯独狄仁杰举荐他的儿子狄光嗣,被武则天任命为地官员外郎,非常称职。武则天说:“列国时祁奚举贤不避亲的事,现在也有人这样做了。” |
刘奇
|
|
证圣(则天年号)元年,刘奇做吏部侍郎,任用张文长、司马锽为监察御史,这两人请申屠玚带他们去向刘奇致谢。刘奇严肃地说:“荐举和任用人才是无私的,你们有什么可谢?” |
|
|
|